
河南省优质花卉蔬菜种苗工程研究中心
- 仪器中心级别: 省部共建
- 仪器中心类型: 其他科技创新平台
- 主要学科领域: 生物学,农学,林学
- 科研用房面积: 200㎡
- 实验室认证认可: 否
- 成立日期:2007-01-01
- 所属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
中心是2007年首批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现有科研技术人员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6人,实验管理人员2人。中心围绕河南省优质花卉牡丹、菊花、荷花、蜡梅、月季、紫薇、玉兰等以及木本蔬菜类如香椿、楤木、玉兰、蜡梅等为主要材料,开展优质花卉蔬菜种苗的研发工作。
-
中心自成立以来,综合利用优质花卉及蔬菜资源为主要目标,广泛开展了河南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创新、栽培生理、品种选育与以及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荷花(莲藕)、牡丹、紫薇、银鹊、蜡梅、连翘、月季、菊花、四季秋海棠等地方传统特色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鉴定、新品种选育、容器栽培、新型照光光源、光合自养试管苗培养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中心与许昌鄢陵、驻马店、荥阳、南京等地的公司建成了密切合作关系,采用先进的科研技术将银鹊、菊花、油用牡丹等苗木更好的推向市场,完成了产学研的转化。
在珍贵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中主要研究推广了楝树,朴树,银杏,丝绵木,女贞,榆树等植物的品种创新,应用了以下科研技术:(1)利用传统培育新品种方法,同时结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培育出观赏性强的花木新品种;(2)优质组培苗生产技术,通过组培苗无糖培养技术研究,从研发生产优质组培苗生产技术,组培苗的地温贮藏技术入手,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花木质量,形成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现代化温室穴盘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从平衡施肥、节水灌溉、修剪整形、疫病综合防治、栽培模式等方面加以规范,研制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重点研究了现代化温室系统设施管理技术和穴盘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国;(4)大田栽培技术,不断创新苗木大田栽培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上述品种的商品苗出圃标准。
依托省科技厅的人才项目及科技兴林项目,针对星花玉兰受繁殖技术的限制,目前种苗数量少,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杨秋生和栗燕通过对星花玉兰繁育技术的研究,探索新的繁殖途径。研究表明芽接法用于星花玉兰的批量繁殖与苗木生产,实属一种较为先进且值得推广的新方法。现已整理出关于星花玉兰芽接的关键技术以及后期养护方法。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推广,中心分别与河南鑫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星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龙源花木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园林绿化科研所、河南省汝南县林森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密切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共同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和示范推广。主要进行了花木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进行园林树木应用新品种银杏、丝绵木、女贞、榆树、石楠等植物的品种创新,建立名优园林花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量培育创新品种,实现名优园林花木的产业化。另外建立了牡丹种质资源库及江南牡丹品种群的开发与利用。 -
目前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申请相关专利4项,转化科研成果2项。中心承担项目分别有基于景观遗传学方法解析连翘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研究、牡丹重瓣花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两种根砧对“洛阳红”牡丹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研究、四季秋海棠叶片花色素苷低温有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等。目前,各项目经济和社会指标运行良好,基本完成项目原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计划稳步前进。年度内开展国内外学术会议18次,20余人次宣读了研究成果。在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5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项目,在研的合作项目有4项,培养和提供行业人才80余人。2018年以来依托项目的实施,获得各类奖项6项,发表国际刊物11篇,国内刊物14篇。获得论文成果奖4项。
自中心建立已来,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借助中心平台获得经费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中心项目良好完成,对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对校内外共享,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大幅度提高,累计接待校内外百余人次来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结合学校的科研基地和项目开展,经常组织中心成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积极参加科学技术推广与科技开发服务工作。结合河南省地域环境和资源优势,在河南优质花卉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生长发育调控、切花保鲜技术、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辐射带动了河南花卉苗木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心所做工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完善、系统的科学研究平台,承担一批相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化和技术推广,达到为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的目的。通过承担国家、省级等科技推广项目,大力推进了成果转化,进而辐射带动相关企业快速发展,对河南省的生态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联系方式
登录用户才能看到联络人信息和联络方式,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