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部河南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
- 仪器中心级别: 省部共建
- 仪器中心类型: 其他科技创新平台
- 主要学科领域: 农学
- 科研用房面积: 830㎡
- 实验室认证认可: 否
- 成立日期:2011-01-01
- 所属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
河南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作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的基础观测实验环节,将对所在地区烟草种质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提供区域性基础监测数据,采集种质资源,进行烟草新种质的创制。同时,积极探索烟草安全生产和品质加工技术,将常规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并举,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烟草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烟草安全和提高烟草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持。
-
农业部河南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接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综合性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并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开展野外科学观测,获取农业科学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开展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集成试验研究与示范。建立烟草种质鉴定评价、品质分析、土壤与营养实验室和样品保存室等。实验室实行专人负责制,可用于本站开展烟草种质鉴定评价、抗旱和抗病性鉴定和种质创新利用,为国内外烟草育种提供优良的创新种质和服务。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高效利用河南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河南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建立服务我国、面向世界的河南科学观测实验站,通过获取长期、稳定、直接、综合的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为河南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服务。河南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作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的基础观测实验环节,将对所在地区烟草种质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提供区域性基础监测数据,采集种质资源,进行烟草新种质的创制。同时,积极探索烟草安全生产和品质加工技术,将常规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并举,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开展野外科学观测,获取农业科学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开展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集成试验研究与示范。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光质调控植物黄酮甲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针对农作物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探针、豫中农田土壤改良对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净温室效应影响,建设有规范的计划书,在阐明烟草个体和群体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验证影响烟叶发育和质量形成的因素,完善个体发育理论基础,探索烟草的群体发育规律与烟叶质量的关系。以烟草营养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和调控技术为核心,以提高烟叶品质为目标,重点围绕矿质营养的高效吸收与利用机制、烟田土壤矿质营养演变规律与烟叶质量的关系、烟草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和烟田水肥耦合技术开展研究,以作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为基础,研究气象和土壤生态因子与烟草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影响机理,为通过农艺栽培措施改变烟草生长环境和使烟草更好地适应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以促进烟草健壮生长,实现烟叶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任务书组织开展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已完成任务书的三分之二。积极配合综合性实验室完成学科群建设方案规定任务。
-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刘国顺)、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风格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与应用(史宏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降低国产白肋烟、马里兰烟TSNAs含量关键技术研究(史宏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烤烟养分高效协同利用机制研究与应用(叶协锋)等多项荣誉。2016-2020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SCI:OsPht1; 8, a phosphate transporter, is involved in auxin and 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in rice (贾宏昉)IF:5.83等论文84篇、EI:3,6-二甲基-2,5-吡嗪二甲酸酯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赵铭钦)等5篇、一级学报:不同初烤烟叶叶片和烟梗TSNAs含量及高温贮藏后的变化研究(史宏志)等40篇中文核心期刊:白肋烟烟叶氮同化能力及其对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史宏志)等论文96篇(2分)获授权发明专利烟草GCN2启动子其表达载体及其应用(张松涛)、一种防止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的方法(宋朝鹏)、烤烟用太阳能组合式供热设备(王建安)、烟叶成熟度检测装置(赵铭钦)、添加纳米二氧化硅降低烟草贮藏过程中亚硝胺含量的方法(史宏志)、一种红花大金元品种多肥烟叶的烘烤方法(宋朝鹏)等13个。
联系方式
登录用户才能看到联络人信息和联络方式,请登录